OLED(OrganicLight-EmittingDiode)显示器是由OLED(有机发光二极管)和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的直显型视频显示设备,是近年来在中、小型视频显示设备中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品种。
声明: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OLED的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,在一定的电压驱动下,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人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,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,并在发光层中相遇,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。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。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,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到了反射层的作用。根据这种发光原理而制成的显示器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器,也叫OLED显示器。OLED可分为被动矩阵显示和主动矩阵显示两种方式。在被动矩阵显示OLED(简称PM-OLED)中,ITO玻璃和金属电极都是平行的电极条,二者相互正交,在交叉处形成发光二极管(LED),LED逐行点亮,形成一帧可视图像。由于每一行的显示时间都非常短,要达到正常的图像亮度,每一行的LED亮度都要足够高。例如,一个行的器件,每一行的LED亮度必须比平均亮度高倍,这就需要很高的电流和电压,从而引起功耗增加,显示效率急剧下降,应用受到限制。在主动矩阵显示OLED(简称AM-OLED)中,采用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(即TFT阵列),它先在玻璃衬底上制作CMOS多晶硅(TFT),发光层制作在TFT之上。驱动电路完成两个任务:一是提供受控电流以驱动OLED,二是在寻址之后继续提供电流,以保证各像素继续发光。与PM-OLED不同的是,AM-OLED的各个像素是同时发光的,这样一来单个像素发光强度的要求就降低了,电压也得以下降,这就意味着AM-OLED的功耗比PM-OLED要低得多,适合于大面积图像显示,是今后OLED发展的方向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5902.html